北京市第十四中学
央视国际 (2005年03月03日 11:43)
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每年的三月份都要举行一场非常特别的活动――“走进宣南文化,迈向2008”师生大比拼。今年学生们首先向老师们下了战书。接到挑战书后,老师们也积极地准备了起来。我们《东方儿童?到学校去》节目组的两位主持人阳光和何子然也特意来到十四中观战。而且受校长的邀请,何子然作为老师队的队长,阳光作为学生队的队长,一起参加大比拼。他们还带来了《到学校去》的金杯奖,但是金杯只有一个,它将属于这次大比拼获胜的一方。那么,为人师表的老师们能稳操胜券吗?学生们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?
|
|
|
京剧表演 |
在北京市宣武区的一条古老的胡同里,有一座现代化的中学,它真是让人眼前一亮。古老与现代就是这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。毗邻长椿寺、坐拥畿辅祠,旁边是牛街、法源寺、菜市口,还有周围散落着的老会馆已变成了一个个藏满故事的大杂院……拥有99年历史的北京第十四中学,就坐落在这片洋溢着“宣南文化”底蕴的宝地上。它始建于1906年,早年为“畿辅学堂”,后改为私立“燕冀中学”,1951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,命名为北京市第十四中学。1978年被首批列入宣武区重点完全中学。现在的十四中是一所现代化的纯高中校,有1300多名学生。
|
|
|
吃糖葫芦比赛 |
一走进十四中,我们就能看见这个“走进宣南文化,迈向2008”的展窗。京门永定门、京寺长椿寺、京校十四中、京桥虎坊桥、京水莲花池、京餐北京鸭、京曲牡丹亭等7大知识占满了整个展窗。在一个时时刻刻面临着升学压力的纯高中的学校里,“宣南文化”竟可以大大方方地入校园进课堂。满校园是这些“非主流文化”,真是让人眼前一亮。“宣南”是一个地域概念,泛指宣武门一带,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宣武区。“宣南”文化是在清朝实行满汉分居的特殊政策上形成的,这使汉族大量仕人聚居在“宣南”,形成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文荟萃的局面。“宣南”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,清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代表人物如大学者纪晓岚、龚自珍、林则徐、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康有为、梁启超等人的学术、文化、政治活动以及住所都在“宣南”。所以在宣武区,各种会馆、庙宇、戏楼、书肆、园林,有文物价值的古迹胜景,触目皆是。宣南文化可以说是北京文化的缩影。
在这场别开生面的“走进宣南文化,迈向2008”大比拼中,大家都不示弱,表演了很多精彩的节目,有绘画表演、书法表演、单口相声《笑谈北京胡同名》、说唱《天桥八大怪》、京剧清唱《赵氏孤儿》选段“我魏绛”,此外,师生们还进行了穿戏装、踩气球和吃糖葫芦的比赛……究竟金杯花落谁家呢?
(2005年3月6日 CCTV-少儿频道18:30首播,3月7日 CCTV-7频道20:15重播)
责编:白秀颖 来源:CCTV.com
|